必赢网站app:从沙进人退到淘沙成金——辽宁彰武综合治沙变害为宝
从沙进人退到淘沙成金——辽宁彰武综合治沙变害为宝辽宁省彰武县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滚滚黄沙曾以每年5到12米的速度向南推进,沙进人退,让彰武人苦不堪言。1952年,这里的人们开始了与滚滚黄沙超过一个甲子的鏖战。如今,不仅流沙止步,昔日被视为心头大患的沙子更成富民强县的“金子”。
8月21日,记者从彰武县“硅砂产业论坛”筹委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硅砂企业30户,今年上半年,硅砂深加工112.5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1亿元。从防沙、治沙,再到用沙,彰武人实现了变害为宝、淘沙成金的“逆袭”。森林覆盖率从2.9%到36.1%的跨越“下乡到彰武,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
”彰武县是辽宁荒漠化最严重的县,素有“辽宁沙窝子”之称,东西167公里长的风沙带向南推进,直逼省会沈阳。1952年,全国第一个固沙造林研究所在该县章古台镇成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学、林学、土壤学专业的年轻学者,响应号召来到这里。时任辽宁义县县长的刘斌临危受命,担任第一任所长,带领年轻人住土坯房、吃玉米面、点煤油灯,向荒漠发起了挑战。
他们不仅总结出一整套综合治沙方法,还从呼伦贝尔引进了治沙先锋树种——樟子松,很快形成万亩人工林。一代又一代治沙人选育出彰武松、沙地赤松、班克松等一个又一个治沙良种。如今的彰武,全县林地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22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9%增加到36.1%。
实施三北工程以来,全县成功固定了6座万亩流动沙丘,保护了百万亩良田,粮食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亿公斤增长到目前的13.8亿公斤。20世纪80年代,四合城镇王家村有90户人家,被风沙“撵走”了20多户。
“沙子进一步,我们退一步,退到啥时候是个头?”村民杨海清不服气,先后种下1410亩草,种活了12万棵树。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三面与内蒙古接壤,被科尔沁沙地包围,一年两季风,一次刮半年。
头天播到地里的种子,第二天就被风刮出来。有关部门考察后得出结论:该村不适合人居住,需整体移民。村支书董福财不肯放弃,带着村民用20年时间栽了300多万株树,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筑起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把黄沙向北逼退13公里。如今,全国各地的治沙人来到彰武,都会到这两个地方看一看,一个是位于章古台镇大一间房屯林海深处的刘斌墓,一个是位于阿尔乡北甸子村的董福财墓。
“止住沙漠南侵是全县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现任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宋晓东对记者说,直到如今,刘斌的儿子和孙子都还在固沙所工作。变害为宝淘沙成金黄沙让彰武人吃尽了苦头,也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要把黄沙治住,还要变害为宝,让它发挥效益。在铸造业专家的眼里,彰武风积沙品质优良,是沙中“细粮”,铸造、玻璃、化工、航天、石油等行业都离不开它。
早在1957年,彰武人就开始利用硅砂,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到2013年,全行业产值仍然不足全县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一。2013年以来,彰武人变换思路,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将沙子变成了发展资源。流动沙丘和不能绿化的区域用于开采硅砂,工业采砂产生的水面用于沙农业灌溉,废弃矿坑绿化后发展特色农庄……“沙工业”“沙农业”“沙健康业”“沙旅游业”次第排上发展日程。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硅砂企业30户,年产量300万吨,占全国铸砂产量的10%,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是华晨宝马、奇瑞汽车、上柴等知名企业的指定用砂。2016年彰武被评为“中国铸造用硅砂产业基地”。彰武兆峰硅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继华介绍说,过去硅砂挖出来就卖,利润极低。
为提高附加值,该公司不断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先后推出重选砂、擦洗砂、烘干擦洗砂、烘焙砂,硅砂从每吨几十元卖到了近200元。从玻璃原料、铸造砂,到石油压裂支撑剂,再到绿色建材,如今“彰武硅砂”在全国四大沙系产业格局中,已从舞台边缘步入舞台中央。
据彰武县硅砂产业办公室副主任戴春巍介绍,彰武县已与中国铸造协会、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建材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彰武硅砂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彰武县工业占全县经济比重仅为7%。伴随硅砂及铸造产业的异军突起,2017年工业占比猛增至14%。随着一大批项目陆续投产,这一比例将突破20%。
县委书记刘江义告诉记者,到2020年,全县硅砂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亿元,建立集生产、加工和物流等多位一体的硅砂产业体系,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硅砂加工基地。(记者刘勇)。
本文关键词:必赢|bwin,必赢网站入口,必赢网站app,bwin必赢手机登录入口,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必赢bwinapp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必赢|bwin-www.doerlngcj.com